導讀:大家都說索尼大法好,小米索尼黑科技多。黑科那么小米發布會所說的技真假鎮江外圍(外圍上門)外圍預約(電話微信181-8279-1445)提供高端外圍上門真實靠譜快速安排不收定金見人滿意付款小米黑科技是真的硬實力,還是譜解品技用于吸引眼球的“黑”科技?讓我們來細數一下小米產品中的這些技術吧。
在上個月的密小米產發布會后,從坊間輿論導向看來,小米似乎這次雷軍的黑科“探索黑科技”犯了眾怒:快充3.0和全網通3.0那是人家高通的,只要用高通820芯片都有,技真假而相機四軸防抖和DTI像素隔離都是譜解品技索尼的技術,只要肯花錢買索尼的密小米產鎮江外圍(外圍上門)外圍預約(電話微信181-8279-1445)提供高端外圍上門真實靠譜快速安排不收定金見人滿意付款攝像頭都能用上,和小米的小米關聯似乎不大。
從歷史上來看,黑科手機這個行業從來都不是技真假某一個品牌商全盤覆蓋整個產業鏈條的商業模式,即便是譜解品技在上古的GSM時代,作為手機行業三大寡頭-Nokia、密小米產Ericsson和Motorola所投入大量資金研發的也是那些最為核心的通訊技術專利,而不會在所謂的“黑科技”上發力,這么做的原因非常簡單:不合算。
通訊技術作為手機行業的核心競爭環節具有“護城河”的作用,而那些“錦上添花”的功能如果放在自有體系內進行研發的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更重要的是不利于這些技術的大規模推廣應用,因此逐漸形成了延續至今的商業模式:圍繞在手機廠商周邊還會有一些專攻某項細分領域技術的中小企業,針對于某些可能的使用場景或用戶需求,由這些企業來專項研究直至技術實現,逐步集成給某些品牌的手機。
如果非要在這種廣泛被接受的商業模式中找出來一個異類的話,那么答案是蘋果。蘋果對于一些可能會成為主流技術的企業采取了收購的方式以保障自己的技術領先性,最出名的案例當然是以下兩個:2012年AuthenTec被蘋果收購,從此其他廠商就被斷絕了感應式指紋識別的發展方向;而2013年對于Prime Sense的收購則使體感追蹤技術的發展被蘋果盡數控制(也延緩上商業應用的進程)。
在如今“根本不是紅海而是血海(周鴻祎語)”的手機行業競爭中,就連BOM成本都已經不是定價以及市場競爭的底線,幾乎企業們都在削尖腦袋的琢磨兩件事兒:如何把手機賣出去,以及如何從用戶身上賺到錢。平心而論做到第一點根本不難,而“起量”對于互聯網手機企業們“后付費”的商業模式來說其實是萬里長征剛剛走完了第一步,更為巨大的挑戰則是如何讓用戶對于這個設備產生粘性并賺到錢。
這些所謂“黑科技”其實可以分為三種,“用來說的”、“用來用的”,以及……“用來悶聲發大財的”。
前兩個其實都好理解,像QC3.0和全網通3.0等等都屬于“用來說的”,也就是說防御性質的。在小米手機5這代產品上出現的,則是紅外和NFC兩個看起來有戰略意義的功能。
紅外通訊由于緩慢的傳輸速率在功能機時代已經被判了死刑,為何到了智能機時代又被挖墳?雷軍給出的答案是“多了一只備用遙控器,很方便”。仔細查看上圖,把紅外功能歸納到兩個主要場景:“一鍵換臺”和“空調自動調溫”上。
“一鍵換臺”:只提升了用戶體驗么?
利用EPG(Electronic Program Guide,電子節目單)的幫助,可以結合熱播電視節目的海報與情節介紹向用戶實時推薦電視內容,再利用紅外控制機頂盒的功能實現“一鍵換臺”,用戶點擊手機上的海報圖片即可直接在電視上觀看節目了。
手機無異于電視內容的另一個入口,通過向海量用戶進行內容推薦,運營方最終可以掌控用戶對于內容的選擇甚至影響到對于上游內容更深遠的商業模式。
空調自動調溫:很可能還有O2O
當用戶在手機App中選擇了自家使用的空調品牌型號以后,手機上的紅外功能可以一次將空調設定到用戶希望的溫度,此時用戶操作的數據會同步上傳到小米智能家居的云端,在云端收集到更多相關數據后,當用戶再次使用該功能時會主動給用戶提出空調設置的建議,用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
當然,除了大數據以外,就是O2O。在保修期內可以在手機紅外遙控App中一鍵撥打客服,而在空調使用過程中濾網清洗、加氟以及移機等需求,都將會是小米與家電維護渠道商的合作空間。
另外,MHL這個黑科技可是徹頭徹尾黑心的“黑”。雷軍在兩年以后的某個非公開場合提及,MHL這個功能除了工程師測試以外,在銷量過千萬的小米2手機上的激活率不到三位數……這也導致MHL從此在小米手機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歸根到底,用戶喜聞樂見同時實現了手機廠商商業價值的“黑”科技才是雙贏的“黑”科技,找到這樣的機會是水平和實力的象征,而那些只在發布會或者柜臺展示時用來吸引眼球的所謂“黑”科技就別來難為研發工程師們了吧。